News-新闻资讯

投诉鲁迅吸烟是一种逼仄的“矫情”

发表日期 :2024-03-22 栏目 : News-新闻资讯浏览次数 : 12

听说最近有人把鲁迅先生告了,罪名是——吸烟。不是二手烟,不是三手烟,是“壁画烟”。绍兴鲁迅纪念馆里那面网红打卡墙,画着先生两根手指夹着一支烟,嘴角挂着“我就看你咋地”的弧度,居然成了“带坏青少年”的元凶。举报者痛心疾首,建议把烟改成拳头,仿佛鲁迅先生改行去练拳击,青少年就能集体戒烟、立地成佛。听完我只想把键盘一摔:这哪里是投诉,这是把矫情二字贴在脑门上去游街示众。

首先,咱们得搞清楚,鲁迅先生手里那根烟,不是电子烟,不是爆珠烟,是1920年代的“老刀牌”,抽一口能咳出半部近代史的那款。他要是能把这烟戒了,估计《呐喊》得少两篇,《彷徨》得薄一半,“烟是灵魂的拐杖”,没了拐杖,先生可能连《阿Q正传》都写不完,直接改行去种茴香豆。所以,举报者看似在拯救青少年,实则是在破坏中国近代文学的生产力,罪莫大焉。

其次,咱们说说“误导青少年”这个罪名。青少年要是真能被一幅壁画误导,那他们早就被游戏里的98K、动漫里的尾兽玉轰成渣了,还能轮到一根百年老烟?再说了,现在的小朋友精得很,看到先生夹烟,第一反应不是“我也要来一根”,而是“这烟怎么没有过滤嘴”、“焦油量多少毫克”、“抽完会不会牙黄”。他们担心的是先生的肺,不是自己的肺。人家忙着给先生点烟打卡,其实是在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“赛博上香”,你却非说这是“教唆吸烟”,这不是把梗当成罪证嘛!

再退一步,就算壁画有魔力,能让孩子瞬间变烟民,那也轮不到鲁迅背锅。你去翻翻小学课本,先生的文章每学期都出现,配图永远是“横眉冷对千夫指”,连根烟影子都没有。孩子们从小被教育“鲁迅是严肃的、愤怒的、忧国忧民的”,突然在纪念馆看到一张“抽烟.jpg”,第一反应大概率是:“哇,先生也有松弛感!”这不是去神化、接地气吗?你却非说这是“人设崩塌”,这不是把历史偶像当流量明星管吗?鲁迅先生要是泉下有知,估计得把烟往地上一摁:“老子抽烟也碍着你们了?那干脆把我从语文课本里删了吧,省得你们天天背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背得牙痒痒。”

更绝的是,举报者建议把烟换成拳头。我脑补了一下:画面里先生右手握拳,眉头紧锁,仿佛下一秒就要打人。这哪是鲁迅,这是鲁提辖啊!孩子们看了更兴奋:“先生要干嘛?要拳打镇关西?要锤爆旧社会?”到时候又有人投诉:“画面暴力,诱导青少年打架。”拳头不行,换本书?换支笔?换成一盘茴香豆?茴香豆也不行,高盐高油,诱导青少年吃零食。干脆让先生双手合十,口念阿弥陀佛,背景P上彩虹和和平鸽,直接改名“鲁迅·爱与和平”主题墙,岂不美哉?可那样一来,游客打卡就得改口:“来,给先生比个心。”

说到底,这是一场“历史真实”与“现代矫情”的正面碰撞。先生抽烟,不是广告植入,是事实陈列。你要是把烟P掉,下一步是不是要把他熬夜写稿的黑眼圈P成美颜滤镜?把他破棉袄上的补丁P成时尚破洞?干脆再给他加个兔耳特效,配字“今天也是元气满满的批判小达人”?历史不是美图秀秀,不能一键磨皮。人家纪念馆费尽心思还原场景,是为了让你感受“原来先生也是个会咳嗽的凡人”,你却非要把他塑造成“五好青年”雕塑,这不是保护青少年,这是把青少年关进无菌舱里养盆栽,养出来的只能是温室巨婴,一点烟味就能呛晕。

况且,现在的青少年真没你想的那么脆弱。他们能在B站看《鬼畜抽烟合集》,转头就能在弹幕里科普“吸烟有害健康”。他们知道壁画里的烟是历史道具,不是使用说明。真正该担心的,反而是举报者自己:这么容易被一幅画吓到,以后路过烧烤摊闻到孜然味,是不是要投诉“诱导青少年撸串”?看到古装剧里大侠喝酒,是不是要举报“教唆未成年人酗酒”?再发展下去,博物馆里的兵马俑也得整改:持剑的改成持棒棒糖,表情太凶的通通戴卡通口罩,省得吓到宝宝。

当然,我充分理解举报者的“好意”——毕竟谁不想当个“为了孩子”的英雄呢?但英雄分两种:一种是真刀真枪打怪兽的,一种是专打小怪兽还给自己加戏的。前者让人敬佩,后者让人鄙夷。把壁画里的烟当成洪水猛兽,就像把《西游记》里的金箍棒当成危险管制刀具,把《红楼梦》里的贾宝玉当成早恋典型,把《水浒传》里的武松当成酗酒暴力分子。历史要是都这么被“好意”整改,我们最后只能看“四大名著纯净版”: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只喝矿泉水,贾宝玉和林黛玉纯洁地讨论五年高考三年模拟,武松打虎改成武松给老虎做心理疏导。那时候,孩子们确实安全了,但也无聊了,无聊到只能去看短视频里的“10后劝成年人戒烟”,循环往复,永无止境。

所以,放过那根烟吧,也放过鲁迅先生。人家本来只想安安静静在墙上当个“老烟枪”,结果被你一纸投诉送上热搜,成了“禁烟大使”。纪念馆要是真把烟改成拳头,先生估计得在梦里叹气:“我这一生,骂过军阀、斗过文人、写过杂文、怼过庸众,万万没想到,最后败给了一个老女人。”而青少年们则会在新墙前排队打卡:“来,给先生比个拳!”顺便把滤镜调成黑白,配文:“今天也在为改变世界握拳呢!”——你看,历史没被净化,反而被玩坏了。

最后,奉劝举报者一句:真想保护青少年,不如先戒烟掉自己逼仄的“矫情”,再教孩子分辨“历史真实”与“生活示范”,而不是在壁画上做文章。鲁迅先生的烟,烧的是旧社会的腐朽;你的投诉,烧的是现代社会的耐心。再烧下去,我们只能把纪念馆改成“无菌历史体验馆”,进门先消毒,出口发口罩,墙上统一刷绿漆,上书八个大字:“此处禁止思考,仅供拍照。”到那时,别说先生要骂人,连我都要点一根烟——不为别的,只为纪念那个还敢在墙上画烟的年代。

 


相关内容推荐